Target Price Series Trailer | Trinity in the Matrix

曾經,在新冠風暴發生前,想過也許可以嘗試每季寫篇投資觀點給所有客戶,就像Howard Marks的備忘錄一樣,人家大概也是我這個歲數開始寫,也這樣寫了30年頭。小老闆不期待自己變成大師,只是自我期許的覺得持續思考和持續有恆的做一件事情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但我算什麼咖呢?誰有興趣讀呢?在市場完全沒有動盪之前,真不知道自己曾經創造過的價值是否真的可以有價值。

其實我此刻算什麼咖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會一直朝向自許的方向前進,一直持續,讓我自己在歷練過每個循環後都能有所成長。現在山洪來了,我就用學過的功夫,立好馬步,擊劍相應,期許自己終能練到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在這動盪的時刻,每天都會有很多資訊源源不斷的湧入,疫情發展,總經數據,大投行分析師看法,川普普丁熱線,以及相對應的金融市場價格反應。多空新聞會持續拉鋸著,當您看到悲觀的經濟數據,正感絕望時,突然市場持續強彈,您可能就解讀為所有的壞消息都已經被市場預期反應完了,市場擺出一副我就爛的梗圖,經濟數據越爛越彈。當您看到川普竟然可以神奇的搞定普丁和沙國,一副救世主的讓油價強彈35%,能源股大反彈覺得應該是化解市場悲觀情緒的正面大利多,結果消息後的兩天合計,整個大盤也僅暫時收平。

所以?現在演到哪兒了?好像,似乎颱風過去了,只剩下小雨綿綿了?
We are all in the Matrix, and don’t know what is real, what’s is fake.

股市,投等債,高收債,新興債,同步大反彈。市場確定好轉?在危機模式,全部都是高相關資產,你看我,我看你,當然一起彈,這類同時指標並無特別具體意義。其中只有投等債的彈幅讓小老闆比較放寬心些,油價大反彈,確實是好事,但仍必須彈回之前大跳水前的$40-50水準才真的有顯著具體意義將相關能源股債推離危機模式,也才能改變失業率的預期

另一個先前專文提到的底部訊號,是股市強彈時,公債利率也要大反彈,目前也沒有發生。為何沒有發生,這個就需要另一篇專文來討論。

上週日專文已深刻分析不同危機下會有許多不同的背景,但最終都會反饋到金融資產價格的表現,危機快速發生,政府因應政策,市場參與者隨時處於資訊雜亂,同時間面對貪婪與恐懼的拔河,到底如何對投資價位有個評斷依據,怎樣的恐慌才是極限,怎樣的價位才是買到安全價值。

小老闆經過近幾周夙夜匪懈的消化與整理,預計將發布一系列的底部價位預估,包含股市、公債、投等債和高收債。準不準其實不重要,就只是提供一個看法讓大家參考,但更希望分享的是分析架構,唯有化繁為簡,建構好屬於自己的分析架構,這樣才能長遠的在投資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今天是新系列文章預告文,但也先分享整個系列文的大架構前提

總經、股市和債市,小老闆會稱其為金融市場的三元一體,彼此影響,互為自變應變數,總經和股市像主人和狗,這是老掉牙的形容,但個人會比較偏向股市往往走得比總經前面,債市亦然,但所謂走得比較前面,也頂多就是提早反應那個趨勢,而實際最終的金融資產價格最後還是得看總經的最終變化來決定。如果股市能夠很有效率的提早反應總經開始下行的變化(甚或預期到根本還沒發生的雷曼兄弟倒閉),那金融海嘯早該一個月直接跌60%,而不用分三階段的跌了一年多。債市的例子,就是最著名的殖利率曲線倒掛預測經濟衰退理論,這次又不幸命中了(只能寫個慘字!)而股市與債市的簡單例子,就是股利率/本益比和無風險利率的相互評價影響。

這次新冠風暴,很簡單的總經分析是,政府為了防疫,鎖國封城禁止各種集會,於是人們不能旅遊,逛街,聚餐,看電影。在短時間內我們全球經濟會遭逢急凍,許多企業直接沒有營收,被迫裁員,失業率上升更進一部影響消費(即便政府解凍,鼓勵重回常態,也可能暫時沒錢消費)。然後,現在大家需要預估的就是,到底經濟活動會影響多久,政府何時會鼓勵大家重回常態(兩個月?四個月?)

所以到底因為新冠疫情,失業率會到多少?經濟成長會受多少影響?我們不是經濟學家,這麼困難的事情,我們就交給專家來處理。目前華爾街券商的對於美國失業率的預期是第二季末會來到高峰,預期約略在7%-12%之間(很寬,我知道,下一個數字更寬),對於全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期約略在 -0.5%至 -5.3%之間,真的沒見過 -5.3%的美國GDP數字,那種數字只有出現在經濟大蕭條那種遠古時期,實在不知道到底發生在現今市場會怎樣。但我們若用中間值,大約與美國金融海嘯後GDP衰退反應在2009的 -2.5%,以及最高失業率10%來mapping,大概可以做個基本假設,各資產的跌幅應該不至於超過金融海嘯!(當然不能超過,要是超過我想我們金融同業都會失業了)

所以基本上之後一系列的文章會架構在上述對於總經數據的預期,進而反應出對於企業獲利的影響,違約率的程度,以及各金融資產的合理評價水準,文章大約會依照資產重要程度和市場變化的緩急程度分四週刊出,敬請期待。

凡事還是加個警語,若GDP真的到來到 -5%多(甚或又已經看到更悲觀的-6%多,失業率預估到15%),這些更慘的總經數據input,就不符合系列文章的假設,所有理論價應該都要繼續下修。另外,文章的目標價可能會來,也可能再也不會來,來了之後也不保證是底,文章純屬個人意見分享,並無推薦之意。

在這個階段,真的就是見招拆招的情境分析,所有假設分析都仍建構在暴雪終將停,人們可以苦候到春暖花開。但其實仍有更悲觀情境如螺旋式下跌的長期空頭(科技泡沫後夾雜911夾雜安隆假帳連走三年空頭),若到那種情境,嗯,我們先不討論好嗎 😥

金融市場難就是難在動態資訊一直input,所以好好分享架構,遠比每周都來喊個新目標價重要,市場越艱難,吾輩只能越努力研究,而非迷思在每天混亂的多空雜訊中,一起共勉之。


#標題梗應該有人懂吧WeAllNeedtheOne
#新系列分四周慢慢發文真的一點都不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