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掉。之三。投信永遠看多?

投信投顧業是業內最常見的統稱,常常會遇到國外合作方不是很明白台灣這兩類業種的區別,我都用比較簡單的說法來區隔,投顧只能提供投資顧問服務,但投信可以發行募集基金,通常合作方就能理解,投顧沒有AUM (asset under management),投信有AUM,所以投顧是小生意,投信是大生意。(此處指有關於投資相關業務的AUM,不包含前文所述的外商投顧有銷售業務的AUM)

傳統台股老師的投顧營業模式,就是跟會員收取定額的月費或年費,側面了解,投顧台股老師會員費月費都是萬元起跳 (還聽說過好幾萬的?一個會員可收幾十萬年費!?) 至於客戶實際操作金額大小或實際損益,自然都非投顧老師能知道的資訊,投顧老師只會知道,若某一天會員心死解約,老師會想辦法繼續招攬新的會員來維持收入,所以老師的目標當然是招攬越多會員,收入越高。

所以提到訂閱經濟,證投顧這事業可說是始祖,幾十年前就有了,比捍衛戰士首集還早喔🛩🛩(阿湯哥真的帥,趁亂告白😍)

投信事業又俗稱基金公司就是募集發行共同基金,主要以固定費率收取基金管理費,看產品屬性,債券到股票,被動式到主動式,年管理費從0.1%到2%的都有,很好理解發行基金越多,基金規模越大,投信公司的管理費收入越多,所以就造成一個大家常說的現象,投信永遠看多或說不論多空,絕對都有”適合”的產品可以買)。是的,投信沒有悲觀的理由,因為若過度悲觀,影響投資人將基金贖回,管理費收入就會大受影響,經理人受影響,業務受影響,公司受影響,所以全公司全產業都是一樣,所以我們總說,經濟總會循環,投資人要懂得逢低布局。(投了三五年的翻倍基金半年腰斬回原點😱😱 別緊張,下跌就是要讓你買的,投資就是要戰勝恐懼!)

不可諱言,這就是商業模式推動的結果,況且市場多頭時期遠長於空頭時期,以長期投資組合布局的角度,也很難在短期跌勢時候,以整個公司的house view幫投資人帶進帶出基金,至多能做的就是,建議降股轉債,以降低波動,總之各種建議都是希望客戶把AUM留在該投信,至於是否真有合適產品,是否該產品真的優於同業表現,那就是業務單位要面對的困難問題了。

因為市場多數時間是多頭,因為投信的基金大則可以到好幾百億,所以長年發展下來,一線投信都是規模衝天,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獲利也是連年創高。也曾有某台股投顧老師要來找小老闆談合作,光他個人會員費年收三千多萬,既然報明牌的傳統模式這麼好賺,找出飆股才容易吸引會員,所以也甚少看到悲觀喊空來維持會員信賴度的老師。在商言商,喊空沒什麼特別好處,誰要喊空。

一直覺得,理想中的投資顧問服務,應該是針對各種市場或個別標的,提供站在客戶角度不受營運模式影響的獨立建議,才是投資顧問業務的精神。基金產品就像一道道菜色,投資顧問應該就是幫忙點菜的,什麼時候可以吃清淡點,什麼時候可以大魚大肉,怎樣配最好吃,應該就是投資顧問的專業功能,如果吃完拉肚子,那就別來了,很公平。

在投信界曾有次,硬要被業務帶出場推薦高收益債券基金(現在要叫做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在內心不看好當時市場的狀況下,最後稱病告假,也算是一種反骨。多年前就這麼反骨了,現在自己是老闆,更可以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要不然這麼辛苦創業要幹嘛哩?😄😄

#我理想中的投資顧問服務
#獨立經營獨立觀點多空都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