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品牌故事 Vol. 2 當我們同在一起

在小老闆還沒創業之前,是業務主管的角色,客戶總愛問市場看法,小老闆也常常跟客戶開玩笑,如果哪一天真的看長空,一定要叫客戶全部賣出,然後因為沒有業績,可能就會直接失業了 😆

玩笑是玩笑,但投資出身的小老闆總想嘗試哪天來反骨一下,真的發生被老闆唸再說,所幸那段時期市場其實都算一帆風順,倒也沒什麼職責任務與妄想理念有所衝突的事。然後,然後,就莫名其妙的創業了 😐

好啦,自己當個小小老闆了,還是會這麼不切實際嗎?
當然會啊,要不然沒事創業要幹嘛咧?要不是有點小小理念,沒事來痛苦這遭幹嘛咧

其實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理念,永遠站在一路相挺客戶的角度思考,本就是稱職業務會做的,只是站在企業經營角度上,客戶部位調整,存量多寡,管理費收入多寡,自然會有預算目標的壓力,個別業務與客戶的互動是一件事,個別業務同仁獎金是一件事,但還有眾多的後台管理部門需要維生,公司整體經營方向上甚難以市場若走空頭市場思量。

所以一個小小理念背後其實有兩大難度:
其一  公司商業運營策略與產品必須分散
若公司以long-only基金產品為主要營收來源,就難以在真的空頭市場來臨時,以公司層面建議客戶大幅出脫風險性資產,即便是高收益債基金轉換公債基金,對於公司的收入都是大幅銳減的。
若要分散產品,就必須多開發較長投資週期的私募基金產品或是與市場低相關性的避險基金產品,但此類產品開發技術含量高,耗費時間長,初期能得到存量收入相當有限,也因此並非金融同業會投入大量資源經營的。
從ETF的蓬勃發展就可以看出,金融商品越來越從異樣多元轉為同質簡單的標準化產品,畢竟產業協同資源推廣,共享市場成長大餅,至於市佔如何,就反而端視往行銷能力和商業條件各擅其長。

至於又困難又小量的事,為何要做?

其二  公司投研必須有一定的品質
暫且不論具體營收層面,何時真有什麼必要需要激進的大幅出脫風險性資產,背後對應的應是一個長期走空的市場,建議出脫才有意義。若僅是短線上一個月甚或三個月的激烈修正,其實都沒什麼需要大幅調整的call。以今年為例,我們可以看到三月份的激烈修正與當時充滿的不確定性,但市場逐漸反彈過程中,也可以觀察到救市政策的效果與風險情緒的階段回升,再如何保守的看法,頂多也就是不敢鼓勵客戶大幅加碼,但也不會大肆建議客戶大幅賣出部位。市場永遠有風險因素,也永遠有承擔風險後可能可以產生的風險報酬,投資研究建議的難度自然在於多空方向與建議力道。

為了落實小小核心理念,自然就有相對應商業運營策略、產品發展和投資研究計畫,計畫永遠是講了好聽,做了好難。多元化的商業模式代表得同步執行多種策略計劃,多元的產品面向代表得同步跟很多境外公司洽談合作,還有難以量化的投資研究服務,小公司一年多了,市場變化很大,飯一口一口的掙,永遠都得在如何分配時間資源在投資研究、產品開發與推動實際業務之間做各種權衡。

最近客戶有些需求,也代表些潛在機會,雖然機會往往不一定能成為具體的生意,但仍是相當感念,也鼓舞更多的衝勁。衷心希望能跟客戶一直在一起,那頭有研究需求就服務,這頭真的有投資建議就提出,當我們同在一起,在一起,其快樂無比。


#希望能有不需編列營收目標的那天
#業績目標自由的那天這個理念就自然落實了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