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基金的哀愁與美麗 Vol. 5 投資冷知識後記

避險基金並非傳統的共同基金,僅能以私募的方式針對適格的專業投資人私下募集。簡單講,就是要具有專業投資經驗的好野人才能購買的。一般投資大眾會覺得避險基金或私募基金都是傳說中的投資工具的確是因為這類產品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才適合投資,所以法令規範上是無法提供給一般投資人的。

至於專業機構法人的確是可進行投資的適格投資人,但因為【避險基金Vol. 2 為何如此哀愁】提到的相關缺點,近六七年來機構法人在另類投資範疇內都轉往投資私募基金,完全不著墨避險基金。所以在台灣,這塊市場可說是一片荒蕪,無人問津。

各位好朋友請別惱怒說,又買不到,或根本沒人要買,還讓我們花時間看了那麼多!息怒息怒,就說小老闆在研究的東西,很多就是投資冷知識(知道有趣,不知無妨),如果想知道未來高收債市場會如何,A股市場怎麼看,同業間太多資訊可以獲取了,專欄總是要有市場區隔定位 😳

新聞常見,很多訴求保證年率10%月月配的龐式騙局在民間層出不窮。小老闆總會天馬行空的亂想,如果提供避險基金的門檻大幅下降,有沒有可能整個產業會投入更多的研究與宣傳,在完全競爭下,難說不定可以找到相對完美的產品(若沒有人數限制,誰先找到誰先大賣,商機驅動資源投入,但主事機構一樣要承擔產品評估和售後服務的完全責任)。業界提供產品越多,會否讓投資人更能瞭解無論多空只漲不跌的產品是不存在的,或許有機會自然降低龐式騙局發生的機會。現今的層層限制,目標是在限制業者萬一銷售到不佳產品,可能產生的客訴風險較低,但業者將本求利,若一個專案潛在銷售量被法規自然設限,永遠也不會有多少資源願意投資在這種難懂的產品研發。

法規對於機構法人投資另類產品也大有限制,以壽險業而言,多數業者僅能投資總部位的2%,在【避險基金Vol. 3 到底哪裡美麗】一文提到國外機構投資人視避險基金作為空頭市場的緩衝器,但以國內法令先天的限制,試想總部位2%在資產配置上能發揮多少作用?因為能投資的額度有限,能發揮的效果有限,要壽險業者如何投入研究資源在這個很難懂的產品。

景氣自有循環,金融市場也不會永遠只漲不跌,小老闆一直在做準備,希望備齊全天候的產品清單,即便這個時刻,依舊很孤單的走著。連同事都會勸說,老闆,高資產客戶都很貪心的啦,誰會買去年只漲6%的東西,很難推啦!

小老闆很笨的說:客戶還是應該要資產配置,不是嗎?

#笨笨的研究傻傻的推廣
#越冷的事兒我越喜歡做
#避險基金投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