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基金的哀愁與美麗 Vol. 4 避險基金怎麼挑

在2019年11月【不完美的完美】一文中,小老闆聊過一些產品的報酬樣貌,用內心戲的角度來演繹客戶端通常會怎麼挑剔產品的。那些報酬的樣貌或由債券為主或由股票多空為主,都可稱為追求絕對報酬的避險基金。即便是避險基金,報酬和風險亦然是相對應的,該文絕對報酬很辣的產品C和D自然有相對高的波動度 (亦即當不如預期時,不如預期的難過程度也會相對較大)

所以小老闆目前在篩選產品時,有些基本原則作為依循

1.同一個經理人的績效夠長

說實在,一般國外的高收債或美股基金,換了經理人,可能操作風格也一樣維持貼近指標,所以沒啥必要因為換了經理人就把基金賣了。但如同前面幾篇提到避險基金的特色就可以知道經理人是如何的靈魂,具有長期績效可以檢視的經理人是非常重要的標準。

2.基金公司具有信譽成立時間夠長

在A公司待過擁有很長操作績效的經理人,如今跳到B公司,B公司可能剛成立幾年是由幾個很優秀厲害的經理人共同成立的,這位經理人剛開始在新公司建立新的record,這樣能投資嗎?小老闆覺得,即便經理人很有經驗,但是新的公司代表未經證明的抗壓能力與基金治理(fund governance),抗壓能力意指若遇到經理人績效短線鬼打牆,面對客戶責難或撤資的危機處理。(即便你相信經理人願意再給時間,但其他客戶不給時間,是否能讓基金如常運作)

3.規模剛剛好,重視客戶服務

矛盾的是,若同一個經理人績效又長又好,公司規模又大又老牌,基本上就代表,根本買不到(文藝復興基金,橋水基金),或是買到也別想問什麼(覺得這季績效不好,沒關係,不用多問,請贖回,慢走不送),屌得哩。所以最好是,基金公司規模剛剛好,還算謙卑,重視客戶關係,願意有程度的交流,也才有點身為客戶的小小尊嚴。

4.策略透明度相對高

若能找到上述適切規模的基金公司,通常經理人會比較願意溝通(因為他們也缺投資資金),然後願意多分享一些策略的細節和過往的範例,讓我們更瞭解策略運作的精神,相對上克服避險基金常見不透明的缺點。

5.長期觀察,具有大致可預期的報酬狀況與下檔控制

最後就是,當看完所有資料,做完所有DD之後,真還不能只看過去的績效表現就決定投資,建議仍須有一段觀察期,譬如從這個月市場變化來預期該基金的認知表現(績效數字可能落後10天公布),或許觀察一年後覺得沒什麼與自己預期落差太大的表現,就可以確認該基金是否是你尋找的標的。(譬如希望找到報酬表現與市場波動度正相關的基金,就可以看2020年2-3月份波動度拉高的時候,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

辛苦分享完小老闆在開發產品時心路歷程,想假設性的問問各位好朋友,如果小老闆說有找到符合心中的理想產品,大家會興趣嗎?(哈哈,想不到被突如其來的業配了吧 😀 )


#麻煩隨意喊個來個十組給點鼓勵打字打的手很酸
#純屬玩笑避險基金不能隨便業配啦嗚嗚
#避險基金投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