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人生(二)。Itinerary

Itinerary,旅行計畫,行程表。當年聊起這趟紐約受訓計畫,很多人都問,那每天都在做什麼。Well,主要研習計畫就是了解資產管理公司每個部門的工作內容,所以每天就照Itinerary去到不同人的desk,拉把椅子聊天,他們介紹每日日常工作。聽起來很爽?Kind of,就是用力聽和想辦法問問題,假如我聽得懂的話

每天都有投研晨會,在超巨大會議室舉行,業務可以站在旁邊旁聽,流程也跟台灣投信差不多,全球股債商品匯率,子市場分很細的報告,尤其是債券,所以十幾個人報告一圈完,已經都不知道我是誰我在哪兒了。每周也有個別團隊的選債會/選股會,不怕沒時間聽,只怕聽不懂。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錢很多的保險公司,只知道每天就是努力把很多很多錢投資配置出去,然後達到目標收益率,投資目標類似絕對報酬。在學校學投資學,只知道單一股票或債券的學術評價模式,但從來沒被教到什麼資產配置目標或絕對報酬相對報酬的差異,進了保險公司,在單一部門也都只有,單一投資的長期投資IRR分析,或單一債券的到期收益率,這類的單點概念,真的完全不知道和資產管理公司有何不同,不都是在投資的嗎?應該都一樣吧!?

保險公司的錢為何會源源不絕的湧入?資產管理公司為什麼還有業務部門,行銷部門,資訊部門,股務部門,風管部門,全委部門,交易室,交割中台,投資法遵?懵懂的我,小螺絲釘的我,當年只知道MBS怎麼評價,只知道IRS怎麼每期settle,知道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可以接保險公司的全權委託,但真只以為就只是投資更專業的專家而已,後來才知道在金融產業,不只有投資,更重要的還有更多。

所以真的很難,因為專業知識還不夠,真不知道資產管理公司怎麼運作,更遑論那麼多專業部門的職責,加上很爛的英文聽說能力,每天都覺得自己像個傻子傻笑,然後期待一整天下來能聽懂幾個point。

有個很像樣的Itinerary,但卻像進了少林寺,每位師傅都願意教,我卻連馬步都不會蹲,更別說怎麼學九陽真經。期初真的很挫折,但還是盡量把人家願意給我的各類參考資料在當日行程結束後(其實每天都只排到下午四點),再花時間研讀(我自己會看資料到六點再下班),就算從只吸收到一分,可以再多一分也是有兩分。漸漸的,到了後期,也開始能把一些觀念橫向串聯,更能回頭理解八周前某位師傅講的話是什麼意思。最後一個月,為了不空手而回,我繼續消化所有的資料,然後重新規劃空檔再把真的還是沒聽懂的地方,再回去找一些師傅請教,學成的時候,自己覺得應該有吸收到七分的架構,也從此奠下跟資產管理公司的緣分。

Itinerary是旅遊計畫,但從網路查找規劃,總是似清又糊,托斯卡尼何時豔陽,酒莊何時會開,也只有去了實地實景才能明白,我們只能有個事前方向,而每段Itinerary的最後收穫,都是看用什麼心情和角度來看透風景,才能看出那細水長流。

To be continued….

#人生的Itinerary靠自己填滿
#幫忙取個名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