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價位分析架構

今天來聊聊投資等級債券,對一般投資人不甚起眼的資產類別。由於台灣債券ETF近年蓬勃發展,加上2019是整個債市大多頭,連投等債都可以創造10多%的報酬率,投資人被教育投等債在資產配置中可定位為避險資產,可當成風險來臨的降落傘,不小心還可以一年賺十幾%,所以去年一度大受歡迎。當然,在市場久了,我們都知道沒什麼可以天天過年的好事。三月,在疫情肆虐下,投等債瞬間變成風暴中心,無量下跌的走勢,嚇傻了債市投資人,嚇傻了股市投資人,也嚇傻了FED,當然,FED不傻,後面就是大家已經知道創舉投入投等債力挽狂瀾的故事。

投等債在定價基礎上,先天就是受到無風險利率與信用價差兩個波動度大致相稱的風險因子互相平衡,所以就符合其相對低報酬,相對低波動的價格特性。所以真的很適合作為機構法人的核心配置,而對於一般投資人就是賺不了什麼錢,也賠不死的雞肋資產。投等債的評價架構,可以簡化如下

  1. 公債利率水準:投等債只怕公債突然在兩三個月的短時間上揚100bp,如2010底通膨擔憂,2013年中QE Tappering,2016年底川普當選引發Reflation擔憂,都會造成在短時間內投等債下跌3%-5%。而如果只是利率緩步向上,大致上都可以靠債息累積和信用價差收斂來吸納衝擊。受惠於近十年整體公債利率大致上是循環向下的,所以在這個評價基礎上過去都是有利的。
  2. 信用價差水準:承平時期,就在100-200bp間遊走,投等債的信用風險甚低,長期統計來說,若以投資等級BBB級的債信,就算最後走到違約的case,大概平均也是要花上7-8年,中間一定會先降評至高收債等級。所以信用價差大概就只是反映信用基本面惡化或好轉的趨勢。當然若在衰退時期,信用價差的變化幅度就會更大,但因為一般衰退都還會有公債利率向下的緩衝,所以投等債出現失序跌勢的例子大概也就只有08年海嘯由金融債帶動的系統性下統,與這次突發的新冠疫情造成流動性枯竭的短期劇跌。
  3. 波動度貼水:由於投等債公司的規模或槓桿程度都相對大且穩定,市場深度夠,買賣價差小,所以不易單純受到股市波動度的影響,當然若整體股債市場的波動度全面性上揚時,其信用價差自然也會反應一部分的流動性和波動度貼水,只是這種例子真的不多,所以難以有具體的分析數字可供參考。
  4. 籌碼面:投等債的市場很大,光以美國為例,在外流通大概有7兆多美金,每年新發行量大概1兆多美金,是機構投資人的核心配置,也是穩定的投資方,所以短線上即便新發債籌碼過多,大概也就是對於信用價差10-30bp的影響,加計動態的公債變化(通常是公債利率走低的時候,企業或傾向大量發債),所以籌碼面因素很少dominate投等債的走勢。除了這次(每次都要說除了這次),在三月份極短線的時間,面對不確定性的流動性枯竭加上前所未見的史詩級共同基金贖回量(最大數字是單週550億美金)才會在籌碼面因素影響投等債的表現。(常態而言,共同基金每週都是穩定的流入投等債基金)

這波投等債在FED援助下,從風暴中心瞬間脫離,殖利率也回到長期平均水準之下的2.4%,短線上又恢復為低波動資產的狀態。若從各個面向來看,投等債券自然已經度過這個循環的底部水準,畢竟許多基本面可能惡化的投等債,要不是已經被降評為高收債(有風險的都不在了),或者就是基本面的狀態已經反應在目前價格水準(已經直接就是高收債的收益率了),債券市場其實是非常有效率的。所以投等債後勢如何看待?一樣從評價架構來分析

  1. 公債利率水準:上週日專文已然提過,中長期利率向上的可能性應相較於走往負利率的機會高。雖然本週債市短率已經開始在反應負利率的可能性,但長率端還不甚認同,所以在公債利率水準面,中長線應該是負向因子。
  2. 信用價差水準:目前信用價差停留在200-250bp的水準,如前述整體信用風險已然大幅降低,信用價差再次大幅上行的機率應該甚低,而目前的水準相較承平時期為高,應該一則仍反應一些不確定性的風險貼水,另一則可能也是保留若公債利率大幅上揚時,信用價差可有吸納衝擊的空間。
  3. 整體殖利率水準:這波我們知道整個投等債價格變化都被信用價差dominate,公債利率即便下行甚多,也沒什麼正面幫助,若用更長線的來看,過去十年長期平均殖利率大約在3%,最低點在疫情危機前的1.8%,目前2.4%的水準,真的有點尷尬,以目前總經狀態而言,要回到疫情前的殖利率水準應該較難。若未來公債利率真的出現短時間大幅上揚的狀態,可能也會伴隨著整體投等債殖利率小波段走高。
  4. 籌碼面因素:自三月以來,優質投等債公司為了因應疫情的不確定,一直大幅發債(也趁著發債成本快速回低的機會),三月份破紀錄的發行2600億美元,四月份繼續破紀錄約為2900億美元,供給面大增,是不利因素,但某個程度,由於FED的背書,也讓機構投資人更有信心的持續投入長期核心配置的投等債(且以信用利差的觀點也不算貴)。加上FED尚未具體投入投等債市場(還沒投就已經反彈到這個水準了),未來可望成為穩定市場價格的緩衝力量。

總結而言呢,小老闆覺得,投等債又回到雞肋資產的地位了,就是有優於公債利率的優勢,但價格波動相對低的資產。所以未來即便股市繼續大漲,也沒什麼upside(可能還得擔心公債利率端),即便股市大跌,應該也跌不到哪兒去,畢竟厚尾風險已然被FED控制住了。

對於機構投資人而言呢,投等債目前的收益率,以長期而言仍在相對低的水準,可能差不多的水準在年初佈局時,還覺得若經濟走緩,公債利率下滑,還可以帶動投等債利率走低。但現在是,經濟已經確定會衰退,公債利率也已經夠低了,實在甚難有什麼預期,還有什麼能帶動投等債利率大幅走低的因素,除非就是來到一個大家預期未來會是低波動,低成長,低通膨的世界(如過去長期歐日經濟體的發展),但現在眼前,甚或考量到明年的美國,肯定不會是這樣的經濟狀況。

但說了這麼多呢,怎麼想怎麼覺得不划算,但還有什麼別的選擇呢?只能還是回到那句老話,回到辣位小姐,TINA,也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不是嗎?所以,去吧!投等債!就決定是你了~~


#機構法人和一般投資人思維完全不同請自行參考觀點
#應景一下媽媽就像投等債一樣總給孩子安心的感覺
#母親節快樂大家都快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