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買最強的基金!?

還記得去年績效最亮眼的境外基金嗎?今年投資強勢基金效果如何呢?績效是否一定代表熱銷呢?來看看小老闆整理的有趣數字吧!

2020績效前十名年均銷量僅45億

2020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境外基金前十名漲幅從188%到60%,沒到60%,都不敢說厲害。統計一整年,這十檔淨申購總量是452億,若用前文整理的2020熱銷前10名基金合計1723億,差距非常大,等於單檔熱銷基金一年平均可以賣172億(熱銷不代表績效),但績效最好的基金卻平均只有45億。所以是因為去年漲太多了,怕追高,所以不敢賣嗎?往下看就知道了。

2021前兩個月單檔均銷量達51億

去年不敢賣(?)的十檔績效基金,今年前兩個月總計淨申購512億,已經突破去年一整年452億的銷量了。發生什麼事了?其實也沒什麼事,就基金公司的通路團隊積極以去年的績效跟銀行擬定今年的銷售計劃,股票基金完全成為主流銷售產品,跟去年清一色債券基金成明顯對比,另一個很莫名的原因可能是去年Q3問銀行要不要銷售當時YTD +40% ~+120%的基金,應該會被回答說漲太高了,但若今年全新銷售,一切歸零,彷彿去年可以漲80%的,今年隨便也可以享受從0%到40%,但明明股票價格和基金績效是連續的,與是否跨年度並無關係。去年不敢賣,但今年狂賣,這真是一種很神奇的錨定效果。

銷量顯著與通路團隊規模成正比

本文以前十大總和銷量作為分析,但若個別觀察,仍可看出其中銷量落差,冷暖人間,理論上績效好應該已具備熱銷的潛力,但實際銷量仍與基金公司的既有存量和通路團隊人員規模習習相關,別家50人全台跑行,你家10人怎麼跟別家拼,別家拿本來幾千億存量的基礎來談通路報酬,你家幾百億要怎麼拼。所以通路真的是大者恆大的世界。

過去績效代表未來績效?

好了,都別管到底基金公司或銀行的業績如何了,咱們投資人到底有沒有賺到錢?投資去年最強勢的基金到底有沒有搞頭?這十大基金幾乎都是一個樣,今年到二月中,一度上漲15%~25%(一個半月耶,真的威),但到三月底YTD則落在 -4%~+5%之間,拉回幅度從10%到25%都有,YTD暫時看起來是做白工的,甚或應該很多新申購是追在高點的😥😥。

這個命題當然跟投資期間長短有關,如果神人能在一月追,二月出,也是完美輕旅程,若從多元資產的專業配置角度,是要持續不斷的動態調整(一年12次?4次?調整邏輯是?),還是一年下好離手只配置一次?長期資產輪動來看,其實很難看到前一年度最強勢的資產類別,後一整年度仍然維持最強,然而這個大哉問若繼續衍生討論下去可能得出書了,日後慢聊。

基金績效與銷售專案推廣的時差宿命

基金公司看到自家產品績效好,開始慢火推廣,等到市場氛圍慢慢改變,銀行從半信半疑到發現投資人真的一心向股,也終於願意配合專案推廣,這時間落差真有可能達到半年以上,所以才會看到2020整年還在賣債券基金,卻在這兩個月銷售股票基金達到去年整年度的銷量,然後,然後就在短期的山頭上了(先別提道瓊標普創新高,裡面有投資風格的輪動,這些今年的熱銷基金應該都還需要點時間才回得了高點)。

蒼天啊,這一切到底是命運的捉弄,還是情感的糾葛,我們真的能擺脫宿命的安排嗎?

小結Take away:1. 股票市場真的很熱很熱,10多年來習慣主推債券基金的基金公司和銀行都無懼維護成本的勇往直前,可想見追逐風險之高漲情緒,你家不推,別家就來搶你的餅,怕,你就輸了。2. 銷售爆量之後,是持續擴量上攻(年底前繼續再賣1000億?),還是量價同步到頂?上一波股票基金這麼熱賣已經是2007年金磚四國和原物料基金狂熱的時候了,這次,真的值得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
熱銷基金是否代表績效?境外基金篇
投信新募熱銷基金是否代表績效

#熱可以更熱,火也可以更火
#從台灣看世界,也是種有趣的觀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