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最強基金研究專題緒論

台股強強滾,台股基金廣告滿天飛,到底要買五年期還是十年期的得獎基金呢?隨便挑一檔OO投信的台股基金就萬無一失嗎?

研究動機

在基金業甚久,台股一向是投信的必備投資能力,長青的老牌基金,得獎常勝軍大有所在,只是這一年在市場風起雲湧之下,加上存股或簡單投資概念興盛,被動式的台股ETF也吸引許多投資新手的眼光,看過太多績效更迭,團隊異動,不禁心想,若跳脫明星基金,到底有沒有哪家投信靠得是穩定的投研系統,能夠長期穩定的提供alpha,在理應以台股為本的資產管理公司,真的證明investment process和research structure是work out的,更進一步的,證明投資人支付相對被動投資高額的主動管理費用是能夠被compensate的。若能得證,也是證明了主動研究的長期價值。更希望,台股可以,之後海外股,海外債也更可以。

研究目的

台股常有明星經理人跳槽的現象,故本研究跳脫個別基金的績效分析比較,改以個別投信來分析整體台股績效,想試著回答下述幾個問題

哪家投信的台股基金alpha最穩定?
alpha是否與投信台股基金總規模呈現正相關?
長期alpha高是否代表下檔風險也高?
台股指標投信的個別基金績效差異大嗎?
如何有效獲取指標投信在台股的alpha?

研究方法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SITCA,基金績效評比,台大教授版
資料期間:1996-2020年度資料 (最終擷取2001-2020共20年度分析)
資料集合:各投信所有台股基金,但排除上櫃股票型和指數股票型(ETF)
資料數值:記錄當年度具有一整年績效的台股基金績效和期末規模(如該台股基金於年中間成立,無法捕捉到整年績效,則不記入資料,同時也不計算其期末基金規模於投信台股基金規模,如2020/3成立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即便到去年底有335億,其績效和規模都不予計算)

研究數據定義:

個別台股基金alpha(超額報酬):年度績效扣除當年度台灣加權指數含息總報酬
個別投信台股基金加權平均年度績效 (A):依照個別投信旗下所有台股基金之規模加權計算整體年度績效 (以淡化小規模基金隨興操作產生出的績效)
個別投信整體台股基金alpha(超額報酬):上述A值扣除當年度台灣加權指數含息總報酬
個別投信N年alpha平均值:若該投信台股基金資料點未足N,則以實際年度計算(如某投信2018始有整年度台股基金績效,過去十年平均值即代表2018-2020之平均值)
個別投信N年alpha之標準差:依照每年度計算出之alpha計算N年期間的標準差 (如過去五年或過去十年,未滿N年同樣以實際資料點計算)

年度台股基金總數:每年度個別投信當年度具有一整年績效的台股基金檔數
年度台股基金總規模:每年度個別投信當年度具有一整年績效的台股基金總規模加總

研究限制

投信沿革:自1996年19家投信,總計經歷50家投信編號,現存39家投信,有36家投信有起碼一檔台股基金,中間諸多合併消滅,但仍需捕捉各投信曾經經歷過的軌跡,方能捕捉長期的基金績效,所幸近十年相關變化就不大了,也更可穩定反應台股團隊的長期績效。
基金沿革:1996-2020研究期間,合計曾出現過多達300檔台股基金,後隨著投信合併,基金也合併和消滅等變化,最後剩下2020年底的127檔台股基金。中間處理甚多基金更名,甚或原始資料基金統編有所出入的偵錯作業,研究相當費時費工。

基金類型:台股基金雖有分類科技類、中小型、價值型、一般型、中概股型,但許多時候投資分野和各家公司內部規範也有所不同,輔以本研究為了解各投信之台股整體表現,故將所有基金一併綜合分析,大間的投信數檔基金即便各自風格不同,但綜合起來應仍能比較,唯若某投信只有一檔價值型台股基金,可能比較上就有不公允之處,尚請了解。

基金檔數與規模:大間投信可能有六檔基金,整體規模達150億,小間投信僅一檔基金,規模只有5億,以公司團隊作戰而言,操作邏輯自然是完全不同,但本研究既以公司層級出發,就難以考量小基金可能具有的彈性優勢,造成不甚公平的比較基礎,尚請了解。

團隊編制:各家投信台股團隊編制或架構都有所不同,有研究員團隊,也有純經理人團隊,也有單檔基金一位全能經理人單打獨鬥的,但團隊人數或經理人異動變化都並非本研究之研究變數,全數僅看投信旗下所有台股基金之績效。

明天請繼續收看本專題研究對應研究目的的最終圖表研究結果與心得建議

#真的在寫研究所論文
#真的付梓後就可以畢業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