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得獎基金是參與台股最佳策略嗎?

20年來,哪家投信的台股基金alpha最穩定?長期alpha高是否代表下檔風險也高?選完投信後,還要選基金嗎?如何可以穩定獲取投信在台股的alpha?

本研究報告為小老闆之獨立研究,關於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數據整理原則,請務必參見研究緒論,以免對於相關數據認知有所歧異。先提供20年平均能提供正alpha投信的表格整理,但考量其實20年期間,投信更迭,經營團隊、投資團隊與市場宏觀結構也是變化甚大(外商投信若買下本土投信,在本研究中會承接過往的歷史績效),故本研究會以近10年的alpha數據做為主要分析切入角度,並進行細部分析。

哪家投信的台股基金alpha最穩定?

從<表一>可以觀察出前五家投信,無論在20年10年績效都有穩定的表現,但若我們想評估,最穩定這件事,從統計上就是每年alpha的波動度,極端舉例,若某家投信十年中間就只有一年是有超額報酬+50%,但其他九年都是每年-3%的落後表現,平均起來可能還算可以的,但投資人可等不到哪一年才會爆發,所以下圖整理了各投信的近十年alpha的標準差和十年平均alpha的XY分布圖。

在這個分析基礎下,如果能往越右下方,就代表平均alpha高,且年度間的alpha變化又小,而統計出來最接近這個理想目標的就是安聯投信以及貝萊德投信,平均alpha都略高於標準差數值,用簡單統計概念,在平均值加減一倍標準差的概念下,可以說約略七成機率是可以獲取正alpha的,其中安聯投信更是創下這十年來,無論台股年度多空,每年都是正alpha的驚人成績!

<圖一>標示的藍色區塊,是小老闆覺得無論大投信靠團隊作戰,或小投信靠明星經理人,但以結果而言,都有產生出主動積極選股alpha的投信(應該也都沒有tracking error的設限),雖然穩定度有所差異,譬如此區塊最上方的投信,近十年平均5%多的alpha,和約13%的標準差,代表可能產生驚人的alpha,但也可能偶爾落後大盤,只是平均而言,絕對都有產生alpha的一定實力。

而淺橘色區塊的兩家投信又是另一種風格,年度alpha都穩定在正負幾%內的,最後平均約負2%的alpha值,似乎就是反映主動管理費,就結果而言,看似所謂enhance的操作風格,意即在一定的tracking error設定範圍內,試著去產生1-3%的alpha,只是平均結果受到收取主動管理費的影響甚大。(若用國際標準Gross of fee來反推,平均績效應該是與指標相當的)

至於其他區域,都是年度alpha的波動大,且平均alpha不足的狀態,代表雖然都想產生積極選股的績效,但實際成果忽上忽下,即便平均有個2%,但10%的alpha波動度,每年真的就是翻銅板的概念。

alpha是否與投信台股基金總規模呈現正相關?

這個命題,直覺反應應該是Yes,因為邏輯而言,某投信台股基金規模大,代表過去績效好,受投資人信賴,且當規模越大,代表資源越多,可以養得起更多的研究團隊,找出更好的股票,也可以提供更優渥的績效獎金,吸引績效好的經理人加入,所以無論由因成果,或由果成因,在正向交互循環之下,應該是大型的台股基金投信可以deliver alpha。這邊整理如<圖二>。

安聯投信仍是相當驚人的離峰值,完美詮釋了上述的正向論點,也代表只要有穩定的績效,投資人絕對是看得到的。而在藍色區塊中的復華、野村、統一也都是在台股領域相當老字號的投信,無論在總規模和長期alpha也是符合規模大的確是個正向指標。

而右下方淺橘色區塊的兩家投信,雖然以超小規模就能提供alpha,但應都是仰賴個人戰力強的的明星經理人策略,相對上比較缺乏系統。

最後,我們還是可以注意到左上方的幾家投信,規模很大,但績效就比較平淡些,各家都有其背景因素,故這個命題,只能說投信整體台股基金規模大,是台股績效好的一個相對優勢點,但並非絕對。

長期alpha高是否代表下檔風險也高?

投資ABC就是追求報酬外,也得注重下檔風險,若在追逐長期alpha過程,將投組過度集中特定個股或產業,未適當分散,是否也很容易造成在空頭時期,跌幅大於大盤,反而一次回吐過往累積的alpha。個別基金的下檔風險自然有很多衡量指標,但在此研究,我們就以個別投信整體alpha計算空頭年度的alpha,看看長期平均alpha為正值的投信,在空頭年度是否還能提供正alpha。

<表二>僅列舉近十年平均alpha為正值的投信,同時放上更長期的20年數據做參考,從表中可以看到,安聯、貝萊德、統一、富蘭克林華美是唯四家可以提供四個欄位都是正數的投信,而在前述幾家有提到的復華、野村,如果標準稍微放寬一些,空頭年的表現也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雖然我們在表格哩,還是可以看到不少長期平均正alpha,但在空頭年也是跌幅比大盤更重的投信,但最起碼,我們真的看到也是有投信可以在多空頭年都一致性的提供優於大盤的表現。

台股指標投信的個別基金績效差異大嗎?

如果依照前述的統計結果選出心目中理想的投信要投資其台股基金,是該選擇其旗艦基金,有打廣告的?規模大的?直接單檔長期投資嗎?其實,這應該是投資人常常遇到的痛點,就是即便是台股指標性的投信,個別基金的差異表現還是時常有之,且有時捉摸不定。

先以<圖三>來舉例,A投信有五檔台股基金,且其整體台股基金長期平均都有正alpha,但若我們隨意抓旗下的基金B和基金C在自家五檔基金的排名,就可以看到兩檔幾乎每年都在輪動,一年第五名,一年又第一名,如果堅持在某一檔,總是會遇到痛苦的情境,奇怪,明明買的是他們的得獎基金,為何就是遇到今年就是五檔最弱的,但若投資人一放棄了,換同一家的另一檔,就很可能抓龜走鱉,失之交臂。或許是基金定位與產業配置本來就有所差異,但這些台股指標投信,真的很容易出現,當年績效最好的是30%,最差的是15%的情境,投資人每年每年比較就痛苦啊~~(況且,很難要求投資人動態掌握現任經理人現在是一樣著重在前一年的科技股,還是已經換到傳產)

再舉<圖四>的例子,最近D投信狂打廣告的明星基金E,長期績效真的亮眼,但若檢視其在自家的年度績效排名,近十年其實僅有這兩年因為創造超級亮眼報酬才顯得相當突出,反倒該投信未打廣告的基金F,在2013-2017都持續創造在自家前段班的績效,上帝視角回頭看當時應該是要買基金F,而非基金E,但因為基金F的經理人績效太好,所以後來就被挖走了。所以要長期投資,選當下的旗艦基金或主推基金,真的是正確的嗎?

最後,再用<圖五>來呈現,選完投信後,要選擇個別基金其實是越來越困難的,小老闆挑了四家指標投信進行個別旗下台股基金的年度報酬率計算標準差,然後用簡單平均四家投信的年度標準差製作<圖五>。在2014-2017,無論各家投信是3檔到9檔基金,大致上標準差算是小的,代表house view深植在整個團隊作戰中,選擇個別基金的差異是不大的,但隨著近年產業變化大,每年度各家報酬分布的標準差是逐年上升的,以2020年7%的數字,用統計概念,等同約略68%的機會,有兩檔基金的績效可能會差異到14%,而實際數字2020這幾家投信績效最好的與績效最差的基金,都差距到22%-28%的幅度。

開什麼玩笑,即便是指標投信,基礎alpha均值才5%-8%,要是一個不小心選到當年最弱的,不就還可能變成負alpha?所以,怎麼選?每年選過去一年最強的?每年換?

您該知道的台股團隊運作實務

成熟的投信都有台股的績效和研究獎金辦法,所以公司會提供獎勵給績效突出的經理人或研究員。所以運作邏輯很容易是這樣的,同業一起透過研究找到好股票,大家一起朝著熱門股或熱門產業前進,產生超額績效,雨露均霑,至於趨勢能走多久,何時該轉移重心,自然也是各家投研實力和成敗論英雄,公司間或公司內部的競爭,都可能產生太早下車或太晚下車的差異。熱門股比重是一種差異,傳產和成長也是是差異,總持股比例高低也是,總之正面思考的是,任何一位經理人試圖想要創造自己跟同業競爭的利基,更勇於冒險或提早保守都是作法,今年贏但也可能是明年輸,長期實力都在,但甚難每年都心見動明。甚或,如果連續三年都第一名,不小心就被同業挖走了,那投資人要繼續買該檔基金嗎?還是趕緊跟著去投資別家投信,但您確定同一個經理人在不同投信的研究系統下都能產生出一樣的超額報酬?

結論與心得

再次recap,每項研究命題結論

哪家投信的台股基金alpha最穩定?已扣除主動管理費後的績效,安聯和貝萊德最優且最穩定,野村、復華、台新都有優於平均的表現。

alpha是否與投信台股基金總規模呈現正相關?投信台股總規模是具備完整研究體系和獎勵辦法的基本要素,安聯、野村、復華、統一都是在具備此基本要素下,呈現出具體成果的投信。

長期alpha高是否代表下檔風險也高?不必然,安聯、統一和貝萊德都能在空頭年份交出優於大盤的報酬 (跌的相對少),復華和野村則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台股指標投信的個別基金績效差異大嗎?是的,相當大,而且不易系統性捕捉最強勢基金

最後結論,有數家投信的主動式台股基金長期而言是可以穩定提供alpha的,加以考量投信台股團隊的運作發展,人員流動和獎勵辦法的自然均衡狀態下,應該是要買個別投信的整體台股能力,長期勝率會高於選擇個別得獎基金

如何有效獲取指標投信在台股的alpha?

基金業最有名的警語就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我們當下每一個新做的投資決定都是試著參考過去績效,再加入最合理的研判,然後試著在最大概率下,降低最大的不確定性。分散風險最極致,就是完全分散到大盤ETF投組,自然就沒有所謂優於或落後的問題。但從各種長期數據,我們是看得到指標性投信長期的alpha數據,與個別基金規模無關,與個別基金經理人無關,所以只要透過分散佈局,就可以降低年度間的個別差異,參考<圖六>整理的每隔幾年指標投信都很容易發生alpha起落循環,所以選擇三至四家指標投信,每家投資三檔長期績效優異的基金,以長期經驗參考,應可獲取費用後年化3%-5%的超額報酬。

未來研究建議

自己認為本研究不足之處,在於下檔風險僅考量空頭年度的alpha值,因受限於研究設計僅研究年度報酬,難以連續性的計算各投信整體最大跌幅,sharpe值或更進階的風險分析,後續或可在思考是否有更完整的分析做法。

未來的研究方向,也可更進階的 1.分析明星經理人的個別alpha 2. 實際回測各家挑哪三檔可以形成最佳的投組,也期待後續研究者可以接手研究(真的在寫論文),若對於36家投信的25年年度alpha明細數據有興趣的讀者,歡迎登錄本站會員,資料檔隨後以郵件寄送。


經濟學的動態均衡理論,在完全競爭的狀態下,關鍵的生產要素會被充分定價,聰明的腦袋會在各家成熟的競爭廠商間動態流動,產出應有的價值,所以怎麼投資怎麼選?不是說小朋友才做選擇,每家各買幾檔吧,讓市場上所有好的腦袋一起幫您創造價值。

#有如樂透包牌的投資概念

#投資警語:本研究只專注在長期的alpha分析,投資人請自行研判長期beta

#不要問我現在可不可以買台股,我只知道主動投資還是有價值的,開心😇😇

發佈留言